早在行為經濟學成為一門學說之前,行銷者就已經在使用它了。 “買三送一”的招攬和延長付款時間的“先用後付”計劃已被商家廣泛採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些做法很有效,而並不是因為行銷商做了什麼科學研究,證明了人們更喜歡得到看似免費的獎勵,不那麼喜歡同等程度的價格折扣,或是證明了人們在考慮將來的後果時常常表現得不理性。然而,儘管行銷在運用行為經濟學原理方面無意間走到了前頭,但卻很少有商家能夠以系統的方法來運用這些原理。本文重點介紹了四種實用的行銷技巧,它們應成為每一位行銷商不可缺少的工具。  
2. 利用默認選擇的力量
  有壓倒多數的證據表明,如果提供一種選擇作為默認選擇,會提高這種選擇被選中的可能性。默認選擇是人們不用費心勞神就能得到的選擇,它起作用的部分原因在於,讓人們在任何購買發生之前產生了一種擁有感,因為我們從收穫中得到的快樂沒有從等價的失去中感受的痛苦那麼強烈。當我們被默認地“給予”某樣東西時,它就變得比原來沒有被“給予”時更有價值,因此,我們更不願意失去它。
   精明的行銷商可以利用這些原理。例如,一家意大利電信公司在顧客打電話要取消服務時,卻成功地提高了向顧客提供該服務的接受率。一開始,顧客會聽到一段錄音告訴他們說,如果他們繼續接受服務,則可獲得100次免費電話。後來,這段錄音改為:“我們已經向您的賬戶贈送100次電話,您打算如何使用呢?”結果,許多顧客不想放棄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擁有的免費通話時間。
  當決策者在考慮他們的選擇時覺得無所謂、困惑或矛盾時,默認選擇最能發揮作用。在一個充斥著大量選擇的世界裡,這個原理尤其有用,一項默認選擇可以讓人們不必再費力作出決定。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默認選擇必須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試圖誤導顧客,最後只會適得其反,導致顧客的不信任。

arrow
arrow

    zc1zc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